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在课堂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我们在课堂中磨炼教艺,经历成长。
十一假期刚刚结束,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第22届“剑桥杯”赛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老师们拥有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大舞台,大家劲头十足,收获颇丰!
“剑桥杯”赛课每年一次,学校领导相当重视。开学前,校领导班子会议上就将这件事提到日程上来,张文馈校长非常关心赛事的安排。她指出:“‘剑桥杯’赛课既要给年轻老师提供成长锻炼的舞台,又要科学安排,不给老师增加额外的负担。真正让“剑桥杯”上得有实效,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在九月中旬郝副校长对“剑桥杯”赛课做了具体部署,从赛课目的、时间安排、参赛人员确定、评委教师的培训等各个方面详细安排,老师们能做到心中有数,人人奋进。本届“剑桥杯”赛课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个教研组推荐上研究课的教师人选,为本组老师上一节研究课,研究课内容要选择教学中急需突破的方面展开。第二阶段就是由35周岁以下,在中山工作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进行赛课。第三阶段是总结表彰,总结本届杯赛中的成功经验,表彰那些课堂教学水平有提高的教师。在上研究课阶段,语文组的赵宁老师勇挑重担,为全体语文老师展示了一节作文指导课和一节作文讲评课。赵老师精心备课,课堂上展示了一位语文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给大家的教学思路清晰,让老师们在研究中对自身的作文教学有了更多的借鉴和思考,真正把大家带到了研究的路上。
数学组的刘莹老师所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给孩子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老师耐心引导,不急不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总结出了积的变化规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智慧点播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语组的研究课由施少莲老师和外教Alisa完成。这两节课的共性就是扎实高效,生动有趣;无论是中教,还是外教都展示了英语课堂教学组织的专业性,全英文的课堂对话,生生互动的交流模式,层层递进的能力进阶,水到渠成的语言输出,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功在平时”的课堂培养成果。让年轻老师在提升课堂效率、全面关注学生方面得到很大启发和帮助。
科任组分别是杜元峰、杨敬伟、吴琳、梁靖梓四位老师个性化的课堂展示,杜元峰老师的《折返跑》组织严密,放手学生,把看似枯燥的“跑”上出了小伙伴探究合作的乐趣;杨敬伟老师的《我是汽车设计师》让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未来世界和绘画王国遨游,孩子们多元化的作品是他们创造力不断提升的证明;梁靖梓老师的葫芦丝课《沧海一声笑》带领学生步步为营,解决吹奏技巧,对比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葫芦丝的表现力;吴琳老师更是完全把课堂交由学生,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中利用以往所学解决重难点,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立在课堂中央”的理念。可以说,老师们在课堂模式转型,学习方式革新的实践中已经进入到深耕细作的阶段。
研究课之后,年轻老师的赛课就全面展开了。我们惊喜地发现老师们的课堂精彩呈现远远超过了上一届杯课,老师们成长进步的特别快,虚心学习、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人钦佩。
最值得推崇的是老师们团队合作、共同研究的氛围很浓。各个大的教研组在教导主任的带领下开展有效教研,在方向上进行引领。每当一位老师进行赛课前都会和本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赛课后备课组内又会及时评课指导,让年轻老师大踏步地前进。老师们之间对于教学问题百家争鸣,评课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营造出浓厚的研究氛围。
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名教师完成了赛课任务,精彩纷呈!十一月份还将有四十多位老师进行赛课,非值得期待哟!
相信我们全体教师会在教学赛事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优秀教师。
教育教学改革的东风正在刮起远航的风帆,浪潮涌动,借着“剑桥杯”赛课的平台,老师们必将驾驶教学的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