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研智慧,点燃思想火花

发布时间:2019-03-25 | 显示可打印版本

阳春三月,伴随大地生机焕发,中山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在组长老师带领下,各组围绕“主题研究”和“问题研究”精心布置教研计划,落实教学研究活动。


三月中旬,备课组长齐聚一室,开展了以“分享教研智慧,点燃思想火花”为主题的工作分享。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各个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效能。


郝副校长首先肯定了过去一个学期各组取得的成绩:大家能够借助“剑桥杯”大赛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各个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高效有序、认真务实;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成长迅速;这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学生之福。


接下来,由四位优秀教研组长分别发言,就本组教研活动如何高效开展进行了思想交流,四位老师各有妙招,发言生动鲜活,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01



语文组赵宁老师说:

在本组的备课活动中,我们语文老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基础字词抓起,认真对待每一次月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后,我们会及时进行试卷分析,记录下每个班学生知识上的易错点,统计出易错题型和易错字,在微信群中分享给大家。每个教师的关注点会有差异,但集体的智慧会弥补个人的盲点,这样既高效又省力。教研组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私下的交流是无限的,这种交流既增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又能让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受益,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无形的,尤其资深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会给我们起到引领的作用。比如同年级组的丁老师的朗读课教学,他们班的孩子读得入情入境,发个视频在我们的备课组群里,就是一堂生动的朗读指导课。这种相互的学习就变成了自发、自觉的形式,我们不拘泥于教研的时间和方式,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小教研。我们在心理上更期待看到群里的消息,多一次留言,就多一次学习的机会。



02



数学组崔丽老师说:

紧张、充实、有序、务实的备课组活动每周都在进行着,我们二年备课组的教研工作是这样开展的:首先我们关注了什么?在教研中我们除了关注每周教学内容、计划、问题的反馈,更关注每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也真正的做到了课前齐准备、课后齐反思、组内齐交流。再者我们交流了什么?在每周的教研中,我们会安排一名主讲人,坚持每次研读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突破重难点。最后教研中互相影响和改变了什么?我们组是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虽年轻,但我们主动进取;虽能力不足,但我们不甘落后。经过两年的磨合,我们互相影响着,互相改变着。老师们爱学习、善分享,深知只有集体合作共同探究,教学才能有最佳的成效。


03



英语组历广珍老师说:

五年级英语备课组教研时,关注同组教师对教学内容是否真实有效的落实;同组的教师是否对教学的重难点清楚,把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到五年级到底应该掌握到哪些能力,一个学期后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同组的教师要很清楚,如第一学期,提高学生的单词水平。在第二学期,在单词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学期学生都在增加新的学习能力。其次,备课组活动时重点交流什么呢?主要是研透教材,对练习册,单元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要提前讨论,找到解决方法。通过一学期的教研备课组活动,老师们互相互影响,发生着改变,通过同组教研,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学生应达到的能力,了然于心。五年级英语备课组的目标是分享智慧,共享力量,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04



美术组关莉老师说:

  回顾上学期美术组教研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联合互助,彼此取长补短”。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协同攻关。每位美术老师都各自教授自己的年级班级,看似独立,实则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所以我们会定期集体备课,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提出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实现资源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其次,校本教材合作编写,锐意进取。美术组的老师们从编写初期的选课到后期的书籍排版和实践授课、以及本学期的成果展示,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离不开美术组内所有成员的合作。最后一点,加强学习,随时随地小教研。除了固定集体备课时间以外,美术组老师们也还会在课下通过各种信息媒介进行共享,随时交流学习和上课心得,探讨教育,并通过转发分享的方式交流一些美术和教育相关的信息资讯、文章、讲座视频、名家作品、画展等方式提高自身修养,避免闭门造车。

四位老师的发言和做法可圈可点,对其它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备课组是校本教研最基础和有效的组织,好的备课组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各位教师的集体智慧,形成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更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精准把脉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陈颖主任对本学期教研工作的落实和组长老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郝副校长对组长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就教研活动的重点再做梳理和强调。相信通过本次交流活动,中山实验学校的校本研究将拾级而上,再上新楼。

走在研究的路上,做幸福的研究中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四区9号 电话:010-84819308 010-84819307
版权所有: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 ©198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