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践行五环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山实验学校数学大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10-19 | 显示可打印版本

本学期数学组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围绕梁校长提出的“课堂模式五环节”,展开了数学组的教学研究。

10月14日下午,我校数学组的全体老师进行了大组教研活动。首先由四年级惠鑫老师为数学组提供研究素材,讲了一节《角的度量》研究课,惠老师是一个亲和力很强的老师,他的课听起来很舒服,在这堂课中他是组织者,引导者。他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在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他细心的指导,耐心的讲解。本节课惠老师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思路,通过创设性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学生在经历量角的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课结束后,惠鑫老师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了说课,并且在说课过程中对自己课进行了反思。

接着组内其他老师们对惠老师的课围绕“课堂模式五环节”进行了讨论和评课,易校长和梁校长对惠老师的课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艳老师这样说:听了惠鑫老师《角的度量》一节课,觉得惠教师语言简练,亲和力强。整个过程孩子积极主动。小组合作探究很是成功,课堂气氛公平、民主、和谐。

刘莹老师这样说;我觉得慧鑫老师在角的摆放,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读数两个重点之处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表达; 在学角这部分知识中,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

庾晓兰老师这样说:本节课惠老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可谓是处处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处处有学生的动脑与思考,处处有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惠老师本节课更多的用到了小组合作,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个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多向开放、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量一量,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但是如果在展示学生自己交流得到的结果时让学生自己去讲解,似乎会更好些。

朱自荣老师这样说:惠老师的课听上去很舒服,流程衔接特别好,而且每个环节都有梯度,有层次。整堂课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而且都在自主探究,最后达到教学目标。惠老师最值得学习的是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非常有亲和力,老师上的不紧不慢,孩子就会不骄不躁,值得老师们借鉴。

蒙龙飞老师这样说:惠老师是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另外,惠老师具有较强的课改意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易校长认为惠老师本节课比较重视课本,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教学层次比较清楚,板书清晰简洁,突出重点。惠老师还能走进学生,指导学生比较细致,具体。易校长对数学组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在导学单上要求严谨有层次。

在教研活动的最后,梁校长进行总结发言,从备课,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课后反思等四方面对数学组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要求。首先从教-学-评一体化,再到教研的目的。梁校长指出在我们整个备课中,我们不但要备教法,学法,还要有评价,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能体现出学生的问题,也是备课的关键,最后的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其次导学案的设计,梁校长告诉大家设计要明确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在大背景下,我们设计活动要还原实际教学生活情景。再次是.小组合作:·自学-评价-小组合作-展示-点拨-修正,每一环节,梁校长都进行了明确的解释。通过梁校长对小组合作的进一步明确,数学组的老师对于课堂环节更加明朗。梁校长给了我们数学组专家式的指导,让整个数学组受益匪浅,也为接下来的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

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成功的,在活动中,大家抱着学习的心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同时,非常感谢梁校长·易校长·陈主任的莅临指导,让我们的活动,方向性和收获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四区9号 电话:010-84819308 010-84819307
版权所有: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 ©198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