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童趣满园】中山萌娃的春日奇遇记

发布时间:2025-04-11 | 显示可打印版本

春意融融,纸鸢翩翩,中山实验的小可爱们用欢声笑语为清明时节涂上了一抹专属的童真色彩!他们用小手触摸千年文化,用好奇心点亮传统习俗,快来看看这些“小不点”如何感受节气传统之美吧~

“老师,介子推是不是把好吃的都留给妈妈啦?”孩子们瞪圆眼睛,看着动画里介子推的故事,奶声奶气地提问。通过生动有趣的短片和老师温柔的讲解,他们知道了清明不仅是踏青的日子,更是感恩与怀念的节日。诵读古诗《清明》时,有的宝贝摇头晃脑模仿古人,逗得全班咯咯笑。

家长互动小贴士:
✅ 在家和孩子一起观看《清明节的由来》动画片,用简单语言讲讲家族故事,比如“爷爷奶奶小时候怎么过清明”。
✅ 玩“古诗接龙”游戏,家长念上半句,孩子接下半句,家长可以适当设置奖励机制,提升孩子的积极性。


“我的风筝有彩虹尾巴!”“我画了会笑的太阳公公!”孩子们举着亲手绘制的风筝,骄傲地展示给小伙伴。稚嫩的笔触下,蝴蝶翅膀闪着七彩光,云朵长出了小耳朵,每一只风筝都藏着一个天马行空的童话。

家长互动小贴士:
✅ 周末和孩子DIY“家庭专属风筝”!用旧报纸、吸管和彩笔就能制作,完成后去公园来场“放飞比赛”。

“快看!我的风筝飞的最高!”操场上,孩子们拽着线轴飞奔,小脸红扑扑的,像一群欢腾的小鹿。风筝在蓝天跳起旋转舞,有的忽上忽下逗得大家尖叫,有的稳稳高飞仿佛在向云朵问好。春风拂过发梢,传统文化就这样溜进了孩子们的笑声里。

地暖春郊已遍春,一口青团一口春。青团是清明文化的专属印记,一个个糯唧唧的翠绿团子里,留着专属于春天的味道,轻轻咬一口,仿佛吞下了整个春天。


这个清明,孩子们用眼睛发现习俗的美,用小手创造春日的暖。当他们兴奋地举着风筝奔跑,当他们在青团上戳出歪歪扭扭的笑脸,文化的种子早已悄悄生根发芽。愿这份传统与童真的交融,像风筝线般温柔绵长,牵着中山的小苗苗们,一路向阳生长!

🌷

定格快乐

✦₊

中山实验学校 | 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年每一刻🌸



扫码关注公众号



撰稿|李淑

排版|张莹莹

图片|智慧班老师、张莹莹

审核|张月荣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四区9号 电话:010-84819308 010-84819307
版权所有: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 ©198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