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一年中最长的白昼,藏着哪些自然秘密?

发布时间:2025-09-25 | 显示可打印版本

夏至时节

同学们,节气小课堂又开课啦!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24节气中“最热情”的节气——夏至!  

阳光的极“至”表达

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至黄道90°,迎来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作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它标志着盛夏的正式来临。

“夏至”之名,尽显古人智慧。“至”意为极致,寓意此日太阳释放的能量达到顶峰。“日长之至,日影短至”——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你的影子会缩到最短,仿佛在与阳光玩捉迷藏。

为何夏至阳光最强,却非最热之时?

大地如同巨大的储热体,吸收炽热阳光需要时间积累。夏至后热量持续积蓄,真正的酷热高峰“三伏天”才会姗姗而来。

自然的盛夏交响曲

阳光亮剑:正午阳光近乎直射头顶,万物被镀上耀眼金边。

蝉鸣如潮:“热啊——热啊——”的蝉鸣交织成盛夏的背景音。

荷韵生姿:池塘中荷花绽放笑颜,蜻蜓穿梭于翠绿荷叶间,上演夏日派对。

舌尖上的夏至智慧

北方“冬至饺子夏至面”:一碗清爽凉面,开胃又解暑,是应对暑气的质朴智慧。

南方“荔枝凉茶甜滋滋”:啖荔枝,饮凉茶,清甜生津,消解炎夏燥热。

古今传承:古人夏至祭神祈福,感恩丰收;我们可以与家人共熬一锅绿豆汤,以清甜滋味与盛夏达成默契和解。

古诗里的夏至哲思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韦应物)

日影达至最长,自夏至始,夜晚将悄然变长。诗句饱含对时光流转的深邃凝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传神勾勒盛夏骤雨初歇的奇景,恰似夏至天气的俏皮多变。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白居易)

揭示阳极而阴始生的自然规律,提醒世人顺应天时以养身心。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

青竹含露,新荷初绽,字句间仿佛溢满夏日清晨的沁人芬芳。

天地对话的东方智慧

夏至是太阳最慷慨的馈赠:绵长白昼、喧闹蝉鸣、饱满瓜果,皆为盛夏狂欢的序章。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份古老的时间智慧,是中国人与天地对话的浪漫哲学。它不单是自然的节拍器,更是扎根土地的生活艺术与宇宙观。

夏至已至,让我们从全年最长的白昼启程,珍视每一寸光阴的力量,感受生命在骄阳下的蓬勃绽放!

愿你在最长的白昼,
收集足够的阳光,
照亮所有需要温暖的时辰。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四区9号 电话:010-84819308 010-84819307
版权所有: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 ©198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