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中山“微教研”火热开论啦!以下为语文组3月15日微教研纪实:
微教研主题:古文经典仿写中的点滴做法
主题说明:“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我们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感受到经典不仅是性情的涵养,不仅是我们人性的启发,还是最好的文学著作。让学生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多学经典,爱上经典,并仿写经典,就是要把它内化后能学着表达出来,用风趣的语言表达,让他们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古文的乐趣。关于古文仿写中的点滴做法,语文组的老师们也都有自己的见解:
王爱春老师说:经典仿写是咱们学校上学期开始尝试的语文项目,旨在配合经典诵读,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五年级时要求进行古文仿写。最开始孩子们不知从何下手,我就引导他们结合身边的小事,从短文着手,尽量用上一些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类的。我觉得孩子去写事,还是有话可说的。记得有孩子写自己在楼道里遇到一只狗,很害怕,后来是爷爷从楼上将狗赶走。就这件事,孩子模仿《黔之驴》来写,有一段写道:“狗狂吠,甚恐,以为且噬己也。吾爷自楼上下,驱之。吾得以还家,吾爷威武!”感觉孩子很有童趣呢!
李克洁老师说:刚开始我们的孩子也是不知从何下手,就仿写古诗文诵读里的篇目!我还发现,有的孩子先写好白话文,再用文言词来替换,一开始写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也觉得这是一种不错的思维方式!我们现在让孩子疏通文言文的文意,那孩子为何不可先写好白话文再转换呢!主要是兴趣!!!
刘翠老师说:一年级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几次对联的创作,从一开始的“校园对联”,到后来跟识字有关的“拆字联”。相对来说后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充满趣味性,也算是我们低年级学生能“够得着”的一种仿写方式吧!学生因此记住了不少字,并且把这种方法用到了平时的学习汉字中。真正地做到了让孩子们在积累中有点滴的收获。
王汉英老师说:我们二年级是对联仿写,一开始给学生上联,孩子们要对出几个下联,感觉很有难度,后来我就从最简单的五个字开始。比如:“黄莺鸣翠柳”,告诉孩子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孩子们就写出:“白鹅浮绿水,白马行千里”等,后来发现贴近孩子生活而又充满趣味的对联孩子比较喜欢,于是我又想出数字对联,拆词对联,叠词对联等,这种趣味对联孩子们很喜欢,有时回家还会跟家长对下联。
匡美澄老师说:引导学生去仿写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一、首先我们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悟古诗的意境。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反复朗读和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放飞思绪,跨越时代年轮,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意境真谛。对古诗诵读培养孩子的语感。
二、仿写古诗要用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小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学会让孩子去观察、去发现。
三、写诗要注意押韵。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求寓意深邃,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憋”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诗的机缘与材料。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勇于动笔。
丁敏丽老师说:我们班孩子从一年开始就每周必须背一首古诗。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读出每首诗的韵律。两年多下来,孩子们对诗的理解和韵律的掌握都有了一点浅显的了解。在仿写时,比如本月要写跟春天有关的诗,我会带着孩子们把一些跟春天有关的诗罗列一些,跟孩子们一起回顾、诵读这些诗,读出那种意境和韵律。让后再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仿写。比较有语感的一些孩子,有时还真能写得有点意思。我想,孩子们仿写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样的参与和仿写的意识。如果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久而久之,孩子们特别是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邵帅老师说:我们一年级小豆包还谈不上会仿写,但一年级上册书中有拆字,所以会利用拆字引导孩子们写一写,也是很有乐趣,孩子们也很积极参与。
丛玉梅老师说:从身边的事情写起,真的很好!孩子们刚开始创作的时候确实不知从哪写起,我会让他们先观察身边最熟悉的事情,比如:不同季节的景色、不同节日的过法、身边人发生的事,都可以浓缩成一首诗来表达,如果能再加上押韵就更好了。先调动写作兴趣,敢写、愿意写,再逐渐深入,不断学习!
隋懿老师说:我觉得学生还是在平时先学好古文,通透地理解意思。再把所学古文常出现的词,做累积打下基础。慢慢地结合生活,再进行仿写。我们学生年龄太小,还是多累积些比较好。
邓小清老师说:上学期,由于教师指导的欠缺以及学生积累也很有限,所以孩子们仿写起来很吃力。本学期的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学校新发的古诗词读本对于四年级学生的经典仿写有很大促进作用!大量的经典诵读让学生在量的积累中慢慢学会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把握住这个契机,鼓励孩子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稍加讲解,老师如果让学生根据古诗描写内容进行分类仿写,仿写的内容一定是孩子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所看所闻,我想这样就容易一些了!引导学生重在积累,鼓励练习,教而有法,持之以恒,师生都会有收获。
李鑫老师说:四年级的孩子仿写也是从身边事情写起的。比如去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我们抓住契机先进行了习作练习,然后进行了范文展示,同学们对雪更加喜爱了,在感情达到升华后,再回忆几篇古人笔下的雪,接着进行古诗改写,最后再提高,进而提升至创作,循序渐进,习作自然而生。
付明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对对联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学校最开始让写对联的时候,是让老师随机给孩子上联让孩子对下联。我找了很多素材,让孩子们试着对一对,发现问题很多。因为年龄太小还分不清楚什么词要对什么词。如果跟孩子干巴巴的讲什么对什么,格式要怎样写,孩子们不太能接受的了,所以我最开始是给同学读一些押韵的、简单的、通俗易懂的短对联,让孩子感受韵律美,同时穿插一些写对联的基本要素。
郑丽娜老师说:我们二年级开展的是对联仿写,在仿写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句式要一样,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字,字数要想等这些基本常识,而语言关联相对而言就是比较高层次的要求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对较难,这时举一些接近生活的句子,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其次在写之前还能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对联的趣闻引起孩子的兴趣。
王世婷老师说: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大量古诗词积累,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所以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在每次古诗学习后,教师都会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添加进去,了解当时作者得意境和心态去仿写,会是一个成长的越度和自我发展的高度,更是感情升级的一个阶段,所以还是要多读多诵多品味,才能有自己的东西。
黄治国老师说:高年段的学生,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知识。比如:简单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为以后学习初中文言文打基础,作积淀…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小古文。先试译,再重点讲解,最后仿写同类的小古文。 我认为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讲一些文言知识是有必要的。比如,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李蒙蒙老师说:开始提出仿写古诗,小朋友们心里害怕。怎么写?写什么呢,拿课文中的古诗为例:题目、作者、内容。写的题目大家了解内容是什么,如果想写秋天的景色,把语言先组织好写下来,然后用简短句子概括下来,字数相同,如果做到押韵会更好,只要能把自己想写的写出来就是一种进步。
周习兰老师说: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有限,书写能力更有限,仿写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上学期,我们进行的是拆字对联,孩子们兴致挺高,而且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能进行简单的书写,期待孩子们的进步。
顾峰军老师说:小学高年级我推荐读《世说新语》,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于模范,魏晋风度跟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也比较像。还有基础上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简单句式,仿照着写一些生活片断。小孩子写的都还挺有趣。低年级学生可以从对对子开始学,有本书是《笠翁对韵》,可参考。
崔嫚嫚老师说:现在孩子们也越来越感觉到,走进生活,随处就可以写出一篇小心得,只要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上次问孩子们一句,春天来了,大家是否有很多想要表达的呢,尤其是北京的环境,谈谈你们的看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有感而发,有的同学也随即编了一首诗,真是让人喜出望外。我觉得学校给孩子们发的古诗文书和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班级里有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孩子们积累的多了,慢慢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董艳杰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让孩子们喜欢上读古诗文,并学以致用。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达到质的飞跃。
王艳平老师说:二年级学生对古诗文仿写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是要拿出一首典型的古诗来,然后讲解每个句子的特点,包括每个词语的词性,然后再启发学生注意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最后注意一下整体的意思。押韵要是能做到就更好了。
王婷婷老师说:一年级经典仿写因为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所以还是先从激发兴趣入手。在进行“拆字联”时,与班主任老师配合,运用“拆字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兴趣,从孩子们熟悉的简单的字入手,联系平时学习中“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举例引导,或出示某个可拆分的字,进行“命题创作”,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更多的引导方法还在学习中。
户珍珍老师说:我觉得对于古诗文的仿写首先要懂得和理解古诗词中所用字词的含义,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写出新的古诗,但是对于二年级的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还写不出特别押韵的诗句,在这方面我会多加训练,让孩子多读古诗,爱上古诗,从而写出自己想说的话,用古诗的的形式表达出来。
杨悦老师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对古文的积累和培养孩子热爱古文的兴趣,积累的多了,学习的多了,慢慢的就会有质的飞跃,而能够轻松的仿写出一些古诗文。
田笑星老师说: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古诗文 ,经典对联的仿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新型的,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参与进去,尤其是第一次尝试写时,看的出孩子们特感兴趣,这样更有助于学习创作,所以我觉得抓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1:仿前准备:我想首先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对联知识,让学生对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从中领略文学艺术乐趣和生活乐趣。
2:积累准备:平时学习古诗词时注意押韵,一些词语的积累,选择浅显而又妙趣横生的对联,让学生在学习中勤于积累,学会赏析。
3:让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大胆尝试对联创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潜意识中认可自己可以对对联,如此循序渐进,会不断提高孩子的对联创作能力。
本次微教研小结:
学校重视古诗文的学习和仿写,目的在于奠定学生的语感和文化功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应该说,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古诗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特殊的语感系统,而学生们喜欢读背、甚至仿写这种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的古诗词,就开始进入了这个语感系统。开始时,学生的仿写可能很幼稚,很多地方也不符合古体文的要求,但只要反复诵读,大量积累,就可以培养这种语感,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习惯!感谢语文组老师提出的方法,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分享。
感谢微教研!我们祝愿中山的教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步伐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