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创造,创造中学习——STEM课程交流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8-11-20 | 显示可打印版本


在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的方针指引下,12月14日,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科和中山实验学校共同组织了中美STEM课程交流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史各庄中心小学、燕丹学校、南山艺术学园、乐知学校、日日新学堂等兄弟校的部分教师。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国际STEM教育协会主席、美国阿肯色大学-教学与课程系主任、教育学博士Michael K.Daugherty教授和国际STEM教育协会主任、美国阿肯色大学-招生部高级教师Gina Daugherty女士,分享STEM教育理念、课程核心要素、小学开展STEM课程的重要性。为增强我校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积累国际经验开拓了国际渠道。


STEM教育是指: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真实问题的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本质上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STEM创造过程,让学生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学习”过程。

Michael K.Daugherty教授讲了一节示范课《设计气球赛车》:各个工程团队的成员,设计一种气球赛车,在最短的时间内跑的最远。首先,通过让学生了解:捏住充气的气球,突然撒手为什么它会“飞走”?气球为什么会改变行进的路线?是什么让气球停下来?等一系列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并提出制作气球车的要求。

接着,各个工程小组分别绘制赛车草图—建造气球车—行进距离测试—提高、改善。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用塑料吸管、汽车车身板、气球、胶带等拼接成气球车,并在测试行进距离的过程中,不断更正自己的认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学生在做气球车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科学原理。

最后,各个工程小组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了行进距离测试比赛。获胜小组(行进距离8.8米)的两名成员还获得了由Michael K.Daugherty教授亲自颁发的印有美国阿肯色大学图标的T恤衫。

Michael K.Daugherty教授的示范课,让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STEM教育侧重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提升,我想,这样的课堂是快乐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示范课结束后,Michael K.Daugherty教授分别从STEM课程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我们必须在小学开设STEM课程?小学的STEM课堂是什么样的?STEM老师要做什么?等方面做了精彩讲座。

心动不如行动。受到STEM课程的启发,我想接下来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相信那一定是令学生向往的课堂。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四区9号 电话:010-84819308 010-84819307
版权所有: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 ©198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