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中山校园充满了浓浓的教研氛围,在第25届“剑桥杯”教学大赛活动中,来自语文组的十位中青年骨干老师上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充分展现了中山语文组教师团队的自信。
备课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山的语文团队是一支敬业勤干的队伍。扎实教学、追求卓越是语文组的精神底色。共同研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畅所欲言是语文组的优良作风。以小组为单元,针对上课内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解决策略等进行集体的研讨,从教法到学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乘“剑桥杯”之风,教学研讨如火如荼

上课篇
百花齐放暖秋冬
教师赛课收获丰
本届剑桥杯语文组的老师们本着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为目的,展开了教学大赛。本次赛课课例形式各异:儿歌、古诗、精读课、略读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精彩纷呈。




低段课堂
李昕遥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严整规范的课题板书,一笔一划的书写示范尽显扎实的基本功。“摸尾巴”的游戏激趣导入,“智力大闯关”的字词复习,以评比“播音员”和“小裁判”的情景创设,“切水果”的课间操游戏设计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性,呈现了一堂活泼生动、富有童趣的语文课堂。
王汉英老师执教的《雨点儿》,重视语言积累,重视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的培养。猜谜导入,课间操儿歌表演“小雨沙沙”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与课堂的学习内容关联紧密。王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朗读形式多样,在读中感悟,学生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升。
中段课堂
李鑫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学生活动有序,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学习熟练有效,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赵红老师执教的《读不完的大书》,以“感受文中好玩的事物是用怎样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的”为主问题,运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先抓词句品读感受“动物世界”之趣,再“分组学习感受植物果树和最爱的趣”,最后拓展阅读,延伸课外,以小练笔的形式把感受文本内容之趣延伸到生活发现之趣,呈现了一节“文本美丽,学生激活、教师智慧”的和谐课堂。
胡志俊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文本解读到位,教学环节紧扣单元语文素养。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朗读感悟,体会情感。读写结合设计,紧扣课题,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黄令山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立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着眼“观察”,聚焦“变化”,动作模拟朗读感受“变化”,对比朗读渗透写法,由读学写,评价“练笔”,回归“观察”。课堂教学流畅,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高段课堂
国艳老师执教的《松鼠》一课,遵循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课堂导入简洁明了,新旧知识联系自然紧密,教学设计紧扣说明文文体,做到讲练结合,学以致用,重视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示。
张永莲老师执教的古诗《示儿》四环节古诗设计,条理清晰,重视学生资料收集和用好资料的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在读的设计中,抓“诗眼”品读,“情感补充资料”引共鸣的读,反复吟诵升华有情感的读,朗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王欢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教材钻研认真深入,教学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抓住文章最鲜明的意象“青山”,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等设计,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完成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下互动、生动的课堂。
邓小清老师执教的《夏天里的成长》在教学设计时,以板块教学设计为纲,以活动设计为线,紧紧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将三维目标紧密融合教学设计主题明确,脉络清晰。读写结合,当堂达标的教学设计,让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总结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次赛课活动检验了集体备课的成效,见证了老师们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是激发了教师们的潜能。老师们先教研再实践,实践后再研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学提质”。在教研学习的路上,语文组的全体教师们将惟志惟勤,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