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三月份语文组第一次微教研顺利开论后,2017年4月全体语文教师再次聚焦微信群,各抒己见,针对夯实教师基本功这一话题进行热烈讨论。
微教研主题:夯实教师基本功——写好下水文,设计好板书,练好粉笔字
主题说明: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教师基本功训练是以提高教师岗位实际能力为目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本学期学校在夯实教师基本功方面下大力气来抓,先是进行《课程标准》的考核,接着就要进行粉笔字验收。本次教研就围绕“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如何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板书?”这两个话题展开。老师热情参与,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王爱春老师说: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写与学生相同的题目的文章,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当老师经常写下水文,可以更好地体会学生习作的甘苦,了解某些文体写作的瓶颈在哪里,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写作的技巧,指导学生时能更加有效!我觉得学生如果在作文讲评课上听到来自老师写的下水文作为范文,那种示范的效果相当不同凡响吧!孩子们会和老师形成同理心,更好地写自己的作文了。
李鑫老师说:我认为教师写下水文时,语言一定要儿童化,避免用成人的角度和语言去写,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下水文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其实下水文并非必须是一篇完整的佳作,它可以是一个开头或是一个结尾,也可以一个重点段落。例如学生在写人习作中,常常是以“我认识的人很多,但我最难忘的/最喜欢的/最敬佩的人是……”针对这样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开头,教师的下水文就可以示范引导学生创新,比如在一入手就描写这个人的形象,或是描写这个人的背景或性格,在结尾处再让大家猜一猜是谁?既有趣又与众不同。
下水文用好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用不好则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要多用心思考,把握好这个尺度。
王世婷老师说:教师写下水文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习作。要写好下水文,就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了解他们在习作上的困惑。学生在习作方面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取材;二是语言表达;三是谋篇布局。教师的下水文就要在这几方面能给学生以指导。总之,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动口更要动手,在多写中使得自身的下水文越来越出色,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习作。
邓小清老师说:我想从备课这个角度,从学生习作前谈谈教师下水文。备课不仅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老师写下水文的过程,不仅是将作文课备得更扎实,同时也是一个学情预设的过程。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创作体验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小问题,对学生而言就是大问题,更应引起老师的注意,把问题及时预设解决。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会思量:题目怎样拟定更新颖,内容如何安排才恰当,写作角度有哪些……我该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写起来轻松一些?如果是学生来写,他们大概会怎么安排内容?
户珍珍老师说: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给老师,老师把最想说的话写给学生。这既是学生练笔,教师“下水”,又是师生心灵的对话。其作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作文,而且是学做人;对老师来说,不仅指导了学生学习语文,而且可以从中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做到相互沟通,教学相长。以上是我的理解和总结。
黄治国老师说:教师写下水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下水作文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匡美澄老师说:近期看报刊,发现一篇关于下水文的文章叫《君子动口也要动手》:主要内容是写作课好讲但效果不明显,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之所以事倍功半,是因为写作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凭借几十课时就把大学生带入写作的“自由王国”,势比登天还难。作文教学中“我讲你听”、“你写我阅”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作文课上不仅动嘴,更要动笔,下水示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更形象直观地展现作文的写作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赵红老师说:教师的“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文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刚接触作文,常常无话可说,无法可循。老师常写,与学生分享,学生的兴趣就潜移默化地建立起来了。
丛玉梅老师说: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根据所布置的作文题目,亲自参与学生写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篇作文的难易度,提前知晓作文中会出现的写作难点,并通过下水文找到适合孩子们的写作方法,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
李蒙蒙老师说:下水文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指导性、激励性,对教师自身有反思性、专业性。展示教师下水文的过程,也是向学生展示下水文形成的过程。
老师结合自己的作文给学生讲如何写并提供例子,一方面学生思路清晰,另一面老师提供好词好句引起学生注意平时多积累词句有助于写作。老师在备课收集材料同时也是不断学习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这样课堂师生双方受益。
赵宁老师说:在我看来,教师不写下水文,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犹如自己站在岸边指点在水中的学生游泳一样,无论怎样指手画脚,甚至磨破嘴皮,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我首先学会游泳,才能更好地教会我的学生游泳。所以连续两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发现“下水作文”不仅容易体会到学生作文的甘苦,而且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很容易评到点子上。三年级作为学生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教师的有的放矢地评改是分不开的。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写作实践的训练,加深对写作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在作文评改中给学生以具体而切实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付明老师说:低年级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往往需要老师举例子、打样板,才能理解老师想引导的句式及要求,所以要求老师准备下水文的种类要多、要详细、要有各种方向和可能性,孩子才能仿照说句子、写句子,进一步训练完成一小篇简单作文。平时也要引导孩子多积累词语,以便于以后准确应用到作文里。
李克洁老师说:学习完了大家的分享,从中收获不少。我想谈一谈高年级的板书设计,就高年级而言我认为板书简洁明了,很重要!在梳理课文结构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们清楚地板书出本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特点、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记叙顺序等等。这样的板书孩子们不仅一目了然地明白了文章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掌握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手法。孩子们的学最终是为了写,只有这样,在单元习作中孩子们才能够有“法”可依,加以运用!
刘翠老师说: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展现给学生的一切都应当力求标准、规范,让学生有一个良好、正确的开始。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条理且清晰的板书有助于他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因为一年级的很多小文章都需要背下来,如果学生头脑中有关键词,在背诵时就容易多了。板书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梳理文章脉络的意识(潜意识)。书写时的规范性对于低年级教师来说最为重要,另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要像教生字一样,一笔一划地书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隋懿老师说:教师的板书:
1.要明确目的性,让学生通过板书了解教材重难点。
2.要有计划性.要根据讲课的方式内容以先后顺序进行板书。
3.要有概括性.板书内容不能过多或过少,内容过多影响授课过程和进度,过少又不能明确重点。
4.要有针对性.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相对有效的板书内容。
5.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板书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文章解决问题,所以每节课开始前一定设计好相应的板书内容。
郑丽娜老师说: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比如:
A内容再现法: 内容再现法是浓缩、再现原文内容的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B逻辑追踪法 :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C推论法 :是层层推理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论证过程。D思路展开法 :是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假设进一步扩展课文思路的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
田笑星老师说:我想说课件和板书应该做到二者的结合性,课件作为现代板书与黑板上的传统板书是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都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能够瞬息之间将各种有效信息展现在学生眼前,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语文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将课堂中所用到的材料,如配音朗读、图片、视频片段等以现代板书的形式准备好,使学生在对所学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为新知识的讲解铺垫了基础。教师只有利用现代板书展示“树叶”,利用传统板书展示“树干”,才能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棵“大树”,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赵红老师说:好的板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发思维,传授知识,更可以强化记忆,使课堂所学一目了然。我觉得板书设计需要简洁、重点突出、美观。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图文并茂的板书更有实效性。对于一些结构相似的儿歌、诗歌可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板书背诵。为了便于理解文本中的难点,也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老师们可以在备课时充分钻研教材,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
王汉英老师说:板书的种类很多,在我的教学实践,主要运用了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板书。一是课文脉络式:板书应该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课文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二是提纲式:提纲式板书是指按教学内容,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排出书写的提纲。在板书设计中,我们不仅可以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作为板书内容的主体,可以编拟一些提示语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点拨,也可以借助于各种线条的穿梭和连接,直观而确切地表达出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低段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书写规范,突出本课重点,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
崔嫚嫚老师说:我觉得板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即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准确、完整、重点突出,正确展现课文内容,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说它是艺术,即要求形式优美、简洁生动、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一般都会分颜色进行板书,这样的话,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孩子们也不会视觉疲劳。
邵帅老师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板书应简洁明了,如是故事性的课文,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简洁概括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如是儿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朗读,甚至背诵。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地添加色彩。
王婷婷老师说:低年级的板书设计具有生动趣味性的板书是首选。由于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太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才能够顺利完成教学过程,并从中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其二,板书内容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能够帮助师生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其三,板书内容是教学重点的体现,能够让学生及时抓住难点,把握重点,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杨悦老师说: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建立知识框架,将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对低年级孩子,用一些不同色彩的板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董建秀老师说:我感觉在教学中,板书运用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与语言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能详略得当地处理教材,抓住重点板书有关内容,一堂课后,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住要领,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黄山山老师说:我觉得板书设计的准确性特别重要,板书设计准确能揭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因为学前班的孩子比较小,板书设计需要简洁明了。简洁明了的文字再配上一些图形、图片等,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能让孩子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孟繁伟老师说:板书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书写,也很值得研究。有时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可以先讨论、分析、归纳,然后再写板书,这些都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书出现的最佳时效。教学中那种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效的现象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随意性和盲目性。
本次微教研小结: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方块字,还要有妙笔著文章的才华。正所谓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啊!这不仅是提高教师的基本功素养,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老师用自己的才华来熏陶孩子,这是多么美好的氛围!美好的愿景需要每一个老师脚踏实地去实现,我们全体语文老师会不断学习,刻苦训练,夯实基本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